閩紅工夫產于山嶺重疊、丘陵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福建省政和縣、福鼎縣和福安縣。福建紅茶,簡稱閩紅工夫茶,閩紅工夫茶是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的統稱。
“閩紅”,福建紅茶是也,在名茶倍出的八閩大地,同樣有著尊貴身份的它,因閩紅功夫為種種歷史原因,無奈沉寂多時,市場認知度不能與鐵觀音、武夷巖茶同日可語。不過,隨著人們對紅茶文化的關注,福建紅茶再次煥發出青春,并通過異域后輩們的虔誠學習,重新展示給世人。
福建是紅茶的祖籍地,省會福州更是昔日紅茶走向世界的窗口。早在十七世紀,武夷正山小種就漂洋過海,遠銷英倫,因其風味別致,香美可口,備受英國貴族乃至皇室的喜愛。直至今日,紅茶仍然是海外首選的茶飲料,全世界茶葉市場百分之八十的份額為紅茶。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沿革不同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紅茶產自政和縣,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久負盛名。當年的福州茶行凡是“遂應場仙巖工夫”(政和工夫紅茶的前身)標號者,便優先開盤,售價倍高。清光緒初年(18政和工夫79年),政和工夫紅茶也由原來的當地菜茶改為政和大白茶為原料,品質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