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紅茶的祖籍地,除了正山小種,我們的閩紅工夫也是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
說說閩紅
“她”的前世今生
“閩紅,就是福建紅茶。閩紅工夫茶是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的統稱,都是福建的特產。”面對茶友,蘭靜就來了個簡單明了的開場白。
坦洋工夫產于19世紀中葉,創制于福安縣坦洋村而得名,三大工夫茶當中,坦洋工夫產地分布最廣,產量最大,所以比較適合大批量的推廣,目前市場上也是坦洋工夫的接受度最高。而且早在1915年,坦洋工夫就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從此名揚世界,后被英國皇室指定為特供茶。
政和工夫產于閩北,政和、松溪為主要產區,到今天也有150多年的歷史了。政和工夫最早應該叫“仙巖工夫”,因為它是由產自政和縣的“仙巖工夫”演化而來。
而白琳工夫則是在19世紀50年代前后,創制于福鼎太姥山麓、白琳等地,因白琳鎮為集散、加工地而得名。不過由于產量較少,大家平時接觸的也比較少。曾取名“橘紅”,稱工夫茶的“秀麗皇后”。
“福建是紅茶的祖籍地,除了正山小種,我們的閩紅工夫也是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
品品閩紅
“她們”各有風韻
了解了閩紅工夫的歷史,蘭靜便為海都茶友備下她特意搜集的三大工夫的代表茶樣,供大家品鑒交流。“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閩紅三大工夫茶,其產地不同,茶葉的品種和品質風格也不同。”一邊品評依次排列的三個茶樣,蘭靜一邊介紹,坦洋工夫以“福安小菜茶與福安大白茶為主要原料,條索細長勻整,色澤烏潤,香味清鮮。”“而政和工夫,主要以政和大白茶與小菜茶拼合而成,具有高山特質,內質含量高,毫多味濃。因此,政和工夫條索肥壯、勻齊,毫心顯露,頗為美觀;香氣馥郁芬芳,茶湯紅艷濃醇。”
閩紅工夫基本上都以當地的品種茶葉為主要原料,白琳工夫的主要原料就采用了福鼎大白茶,含大量橙黃白毫,香氣帶有鮮爽愉快的毫香,滋味清鮮甜和。湯色紅艷明亮,有一層很厚的金圈,葉底勻整,艷麗而紅亮。“閩紅三大工夫久負盛名,在味道上都具有特定的地域和品種香,互相不可取代。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作為中國傳統商品茶,在世界茶葉市場占重要地位,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在品嘗了自己研發的紅烏龍及玉美人之后,蘭靜最后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