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
政和功夫所以能長期保持其品質特征,除自然環境宜茶,選育良種外,合理拼配是其重要因素。它的成茶以政和大白茶為主,取其芽壯毫多,水浸出物、多酚類、氨基酸等內含成分高于一般小葉種,形成濃厚、鮮爽、富于收斂性的滋味。又適當在小葉種群體中,選育具有花香特色的茶葉與大茶相拼配。因此,高級政和工夫外形勻稱,毫心顯,品嘗之際,香味俱佳。現產品主要銷往俄、美、英、法、伊朗、科威特等國,蜚聲海內外。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紅茶試制成功后,經廣州遠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后名聲就不脛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自光緒六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881一1936)的50余年,坦洋工夫紅茶每年出口都在500噸左右,其中以1898年為最盛,出口量達1500噸。坦洋街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成為福安市的主要紅茶產區和周圍七八個縣的集散地,產品遠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前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和國際市場上,尤其是東歐、英、俄等國對茶葉需求量的增長,發展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產,擴大出口創匯,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茶系小葉種紅茶,當地種植的小葉群體種具有茸毛多、萌芽早、產量高的特點,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球狀,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純有毫香,味清鮮甜和,葉底鮮紅帶黃。福鼎產茶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早在唐代就開始種茶,16世紀茶葉已成為福鼎對外貿易的大宗產品。制成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纖秀,含有大量的橙黃白毫,具有鮮爽愉快的毫香,湯色、葉底艷麗紅亮,取名為“桔紅”,意為桔子般紅艷的工夫,風格獨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