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平水茶區所產茶葉,古稱越州茶。陸羽早就高度評價浙東茶葉“以越州為上”。其后,品評、鑒別、研究者頗多。宋代越州茶著名的有日鑄茶、臥龍茶、瀑布茶、大昆茶、剡溪茶等,以日鑄茶為最。宋吳處厚在《青箱雜匯》中說:“越州日鑄茶,為江南第一。日鑄茶芽纖白而長,味甘軟而永,多啜宜人,無停滯酸噎之患!比砧T茶產于平水東首的日鑄嶺。相傳,歐冶子為越王鑄劍,他處都不能鑄成,而至此僅一日便鑄成,故名“日鑄嶺”。嶺下陽坡朝暮常有日,產茶奇絕。宋時列為貢品,但產量甚微,有“日鑄雪芽”之稱。明、清兩代在這里開辟“御茶灣”,專為皇室采制御茶。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說:“浙之產,又曰天臺之雁蕩、括蒼之大盤、東陽之金華、紹興之日鑄,皆與武夷相伯仲!比砧T作為皇家珍品,聲譽極高。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形成
平水珠茶的形成有著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早在宋代,當其他茶區還是沿襲團餅茶制法時,平水茶區已是不團不餅,改用炒青制法了。陸游在他那首吟贊日鑄茶的《安國院試茶》詩后注云:“日鑄則越茶矣,不團不餅,而曰炒青,曰蒼鷹爪,則撮泡矣!边@是一條有很重要史料價值的詩注,從中可知,在800年前陸游那個時代,平水茶區已出現了類似現今的炒青散茶,采取了與今人相仿的用開水沖泡飲用的方法。由于炒青制法歷史悠久,茶農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藝和收藏方法,使日鑄茶的內在品質得以充分發揮。大約到了清代,平水茶區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變,即產生了珠茶制法,制成的茶葉揉成一團,外形成顆粒狀,細圓緊結,宛如珍珠,故名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