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安溪縣既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也是全國名茶黃金桂的發源地,又是福建省烏龍茶出口的基地縣。其中主要的鐵觀音產茶鄉鎮有祥華、西坪、感德。安溪產茶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茶葉品質優良,馳名中外。據《安溪縣志》記載:安溪產茶始于唐末,興于明清,盛于當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有“龍鳳名區”、“閩南茶都”之美譽。1995年3月,安溪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2001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第一批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基地縣”,并被農業部、外貿部聯合認定為“全國園藝產品(茶葉)出口示范區”;2002年,又被農業部確認為“南亞熱帶作物(烏龍茶)名優基地”。2004年,安溪鐵觀音被國家列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鐵觀音就是由青山綠水、景色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造就”出來的。
安溪鐵觀音主產區在西部的“內安溪”,這里群山環抱,峰巒綿延,云霧繚繞,土質大部分為酸性紅壤,土層深厚,特別適宜茶樹生長。“內安溪”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于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
安溪境內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樹。在藍田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冠達3.2米。據專家論證,已有1000多年的生長歷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斷發現野生茶樹,表明了安溪具有豐富的茶樹資源和悠久的產茶歷史。
據考,安溪產茶始于唐末。明清時期,是安溪茶葉走向鼎盛的一個重要階段。明代,安溪茶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飲茶、植茶、制茶廣泛傳遍至全縣各地,并迅猛發展成為農村的一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