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乳山市乳山寨鎮圈港村,69歲的單瑞東正忙著將割下來的山草鋪到茶園里。山草里某些生物的卵對茶樹的生長非常有益。
“俺這是有機茶,不用一丁點兒農藥和化肥。”單瑞東解釋說,“保證了茶的質量,俺才能打響俺的‘天滋綠茶’、有機茶的名頭。”
7月份,單瑞東家的茶園通過了中科院有機茶發展中心的有機茶認證;8月份,單瑞東向乳山市工商部門提交了“天滋綠茶”商標的申報請求。
近兩年,隨著商標意識、品牌意識的增強,我市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合作社等涉農組織加入到申報商標的行列。市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00余個農民或涉農組織申報了涉農商標,約占我市商標申報量的7%左右。僅2007年,我市就有4件涉農商標通過審批,有9件涉農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
6年前,單瑞東承包了村里的20畝山地,種起了有機茶。“茶樹的生長環境非常好,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大豆和雞糞合成的有機肥,不撒一點兒農藥,不用一粒化肥。”
生產出來的茶葉質量無可挑剔,但卻賣不上個好價錢。收茶者給單瑞東家茶葉的價和其他普通茶一樣。“每公斤茶400塊錢左右,一畝地收入約2000塊錢。但種有機茶的成本比普通茶要高很多,去掉成本,最后根本剩不下多少。”而同樣的茶,市場上的價格在每公斤2000多元。
怎么才能讓自己的茶賣上高價呢?迷茫的單瑞東找到了在乳山市里工作的兒子幫忙。在兒子的建議和幫助下,單瑞東決定,一是找權威部門進行有機茶認證,二是申報自己的商標。
6月份,中國農科院有機茶研究發展中心兩位工作人員如約來到單瑞東家的茶園,經過現場察看、錄像、取樣、化驗,結果顯示,無論是大氣、水、生態環境,還是18項農藥殘留檢測,單瑞東家的茶園都符合標準要求。7月份,單瑞東正式拿到了有機茶認證證書。
隨后,單瑞東開始在兒子幫助下進行商標申報和QS標志認證。設計商標、上網查看商標是否已存在、去有關部門咨詢申報等等。8月份,他正式向工商部門申報注冊“天滋綠茶”商標。
“現在就是等消息,聽說商標要批下來,要等兩三年時間。”單瑞東有些無奈。工商部門的人告訴他,由于商標審批權在國家工商總局,而總局每年接受商標申報數量巨大,審批量有限,因此,申報商標等待審批的時間有點長。
據單瑞東介紹,有機茶認證的費用近萬元,QS標志認證的費用約2萬元,而商標申報的費用在2000多元,“這些對農民來說,可是筆不小的投入。”但讓單瑞東感到欣慰的是,兒子告訴他,今年,乳山市委、市政府出臺實施了《關于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有一條,“對新通過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單位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1萬元的獎勵。”這給他了很大的信心,“有了政府支持,俺們就有信心,不然,風險就很大。”
除了單瑞東所說的前期投入風險外,乳山市工商部門一位相關負責人還表示,能否盡快使商標效益最大化也是農民申報商標后面臨的一大風險。據他介紹,由于市場變數大、農民自身局限等種種原因,涉農商標常常“短命”,常常是還沒等商標審批下來,農民的工廠就已經關門了。“這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很大工作。”該負責人表示。
目前,乳山市工商部門正在進行“一村一標”摸底調查工作,結果顯示,他們所走訪的100多個村莊中,有20多個商標申報意向。“屆時,我們將確定商標重點幫扶聯系點,幫助他們解決商標注冊中的難題,并協調各大超市設立乳山農產品品牌專柜,出售已注冊商標的知名農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