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茶農,只看見眼前利益!”杭州西湖景區茅家埠村委會副主任歐振民有些忿忿地說,“我常常勸他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定等你把老茶樹拔光了,城里人就要像找本雞一樣找群體種茶(俗稱老龍井)喝了。”他的話茶農沒有聽進去。
由于龍井43號、龍井108號等新品種的采摘期要比老龍井提早10天左右,而明前春茶一日一價、越早越值錢,新龍井顯然更受茶農們歡迎。于是西湖景區的幾個村莊,近年來興起了一股鋤掉老茶樹、換植新品種的潮流。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3年來在西湖景區內,更新的茶園里90%以上都栽種了“新龍井”。這樣一來,龍井上市的時間是早了,但老龍井的醇香卻也淡了許多。
西湖龍井紛紛“換種”,讓不少老茶客有些擔心?若干年后,會不會再也喝不到香氣濃郁,口味地道的老龍井。
茶農:鋤掉老龍井,換上新品種
“今年你換了嗎?”在如今的杭州西湖景中村,這樣的問句在茶農中間已經變得像問候語一樣流行。他們說的“換”,是把俗稱“老龍井”的龍井群體種茶換上龍井43號、龍井108號等新品種。好好的老龍井為何要換成新品種呢?“老龍井香氣濃些,味道醇厚,但新龍井上市要早10來天。”一個茶農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杭州北高峰索道入口處西側有片茶地,被靈隱寺消防通道攔腰分成了兩半。這幾天,這里正忙著換種茶樹。“北高峰邊有101畝茶地,這次要把原來的老龍井全部換上新品種。”靈隱村村主任告訴記者。
昨天下午,記者站在靈隱茶園遠遠望去,整片茶地都翻起了新鮮的黃泥。沿路先種上了兩排小茶苗,每株20多厘米高。種茶師傅孫宏亮卷高了褲腳,正拿著鋤頭翻土。他告訴記者:“先種兩排試試。等大雨把土澆軟澆透,再大量種植,能省很多力氣。”
新茶苗是早就訂好了的,一共30萬苗龍井43號。“地基墊高了幾十厘米,原來的老龍井茶樹都埋在土下了,蓋了五六十厘米厚的黃土。”孫宏亮說。
“原來的老茶樹產量不多,為了經濟效益,干脆墊地基,換上新茶種。”靈隱村工作人員解釋說。
這兩天,茅家埠村民也在零星換種新茶。茅家埠村副主任歐振民說:“今年大約要換1萬株左右茶苗。我們村里的230畝茶園,這幾年陸續換了一半,老龍井只剩100多畝了。”
雙峰村有近七百畝茶地,幾年來經過更新,新龍井也占到三成左右。
梅家塢村1300畝茶地,新龍井占一半以上;楊梅嶺村329畝茶地,新老茶樹品種各半;翁家山村650畝茶地,大約40%為老龍井;滿覺隴可能是老龍井茶樹最多的,800畝茶地,只有100畝新品種。在整個西湖景區,新龍井已與老龍井分庭抗禮。根據西湖街道的初步估算,龍井43號等新品種已經占到1/3強。
“原先的老龍井樹齡一般都在四十年以上,這幾年正面臨換種高峰期,因此我們可以預計,1/3這個數字還會逐年增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主任告訴記者。
兩難:新龍井上市早,老龍井香味醇
15年前,新龍井茶苗剛面市的時候,茶農大多不動心。翁家山的王樹周成了杭州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他把家里6畝茶地中的4畝換上了龍井43號。因為經濟效益顯著,村民們開始仿效,換種規模越來越大。
就像時鮮蔬菜一樣,明前龍井一天一個價,今年頭茬龍井3月17日開采,干茶每斤2500元左右,10天后龍井大量上市,售價就降了近千元。新龍井采摘期比老龍井早約10天,產量也更高。所以同樣一畝茶園,前者年收入約2萬元,而老龍井卻只有1.5萬元左右。
“村里不少老茶棚都已經100多歲了,要是養護不精心,產量就很低了。”王樹周說。這個有40多年種茶經驗的茶農認為,守著老茶棚雖然投資小,可是收益也差。
換種一畝茶園,需要一萬元人工費,還要過3年才能采摘,但是王樹周覺得這是值得的。他告訴記者:“龍井43采摘早,客人可以早嘗鮮,春茶上市,那是一天一個價啊。要是不換種,春茶早茶的市場份額不是要被烏牛早這類的二等茶搶去更多嗎?”
有的村民告訴記者:“就算我想種老龍井的品種,一下子也買不到茶苗。供應商手里的現貨多是暢銷的龍井43號或龍井長葉這些新龍井。”也有堅持不換種的。
“我家老龍井不換的!”滿覺隴村村民老黃就是老龍井的“守望者”。他說,“我們獅峰山上是白沙土,山上又有虎跑泉,那么好的條件,我才不種差茶葉。”
老黃家里茶地不多,也不愁賣,茶客是祖輩傳下來的交情,他們住在北京、上海,幾代親戚都喝慣了明前老龍井,別說換個品種,給他們換梅家塢種的龍井茶,挑剔的舌頭都馬上辨得出來。
老黃說,客人出價不低,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證品質。“真正懂得品茶,就曉得頂尖龍井的價值。老龍井的香氣、味道,那是沒得比。別看我家茶地少產量小,產值并不比人家換種的低呢!”
除了像老黃這樣有固定銷路的茶農,大多數茶農家里都留著一些老龍井自飲。一位茶農家里的茶地換了種了3畝,卻留下1畝老龍井。“種給自己喝的。”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對于眼下的龍井換種風潮,茶客和茶農各有說法。
前幾日,有老茶客去滿覺隴喝茶,茶攤羅老板端出四杯茶來,一位客人從茶水里撈起一片葉子,見斷口顏色不一樣,便笑瞇瞇地問羅老板:“這是新龍井吧?”
羅老板尷尬地笑笑:“我馬上就給你換老龍井。”
客人說,他習慣喝老龍井。“清明前后我來買茶,村里人都會一再強調這是獅峰山的老龍井。因為香氣更濃郁,味道更醇厚。”
“老品種香濃,龍井43卻更清新。”和老茶客相比,南京人小王這樣的嘗鮮族對龍井43更加喜愛一些。
他建議,龍井茶包裝袋和包裝盒上,能否標注西湖龍井品種,可以讓茶客們各取所需,好品種并存,共同發展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