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是一個有思想和追求的茶人,他只做生態茶,他創建的茶苗圃填補了信陽苗圃繁育的空白,他就是信陽平橋區馬氏生態茶葉合作社負責人馬德記。
管護生物殺蟲維系生態平衡
在采訪中,馬德記說得最多的是“生態”兩個字。他說:“我們合作社出去的茶只有生態茶沒有其他茶,有好的茶資源才能做出好的茶葉,所以一切要從源頭抓起!
馬德記說:“我們的茶園,從來沒有噴灑一滴農藥,從一開始,我就采用燈光誘蟲和紫色板黏蟲,效果非常好。我們茶園裝的都是太陽能燈,白天吸收太陽能,晚上發光誘蟲!
馬德記認為,種茶不能盲目,要講究科學種植,種多大面積,留多大間距,這都有講究。他還為茶園建了防護林,以維系生態平衡。
創新培育原種茶研制“信陽紅”
為創造優質的茶資源,茶園新插茶樹苗,都是由馬德記自己的苗圃中培育出來的。馬德記茶園有最古老的原種茶69畝,據馬德記介紹,原種茶的特點是口味好,產量低。通過潛心研究,現在他已經培育原種茶300余畝。
馬德記告訴記者,2009年12月27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參觀他的茶園時,提出能不能嘗試生產紅茶。不久,“信陽紅”研制成功,立刻在北京、鄭州刮起了“信陽紅風暴”,書記的點題,給信陽茶企和茶農指明了一條增收創富的道路。茶農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
馬德記愧疚地說:“盧書記是在我茶園提出‘信陽紅’金點子的,而我卻不是信陽第一家生產‘信陽紅’的。書記提出的點子,我不敢盲目去做,怕把好事做砸,一直在思考,通過去福建、安徽、湖南等地學習考察后,我覺得盧書記才稱得上真正的茶專家,只有對茶深有研究,才能點出這樣的題。我聘請了一個有四十多年紅茶制作經驗的老師傅和兩個博士生在我場里指導了一個月,那時我也跟著學習,終于研制出了質量上乘的‘信陽紅’。”
嚴把質量做好茶
在談到茶品質方面,充滿睿智的馬德記自信地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也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像我們前期試驗做的質量還不穩定的紅茶,我都封存在倉庫里,以后也可以作為企業發展歷程的紀念品,但決不能流入市場。去年9月15日在“信陽紅”茶品質鑒定會上,平橋區茶辦在我倉庫里任意抽了兩份紅茶樣品,通過評比得了兩個金獎。”
為保證生產出來的是原生態茶,馬德記的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不只收社員的,并且都有備案,采用質量追溯制。加入馬德記領辦的合作社的茶農收入比原來高出四五倍。
由于馬德記的生態茶葉合作社生產出了高品質紅茶,得到了信陽市委書記王鐵的大力支持,幫助該合作社在平橋區征了120畝地,并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紅茶生產線。
在采訪結束時,馬德記說:“我一直把做茶當成事業來做而不是當成生意來做。作為茶人要有責任感,要抓好茶葉生產的源頭,嚴把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