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國的群眾都知道成都是一個閑散的城市,生活節奏慢半拍,打麻將、泡茶館蔚然成風。對這樣的評價我這個四川人自我安慰認為是褒貶皆有。貶義就不說它了,褒義我認為是說我們日子過的悠閑、安逸、滋潤,會享受小康。
四川成都最大的缺點是少太陽,不好聽的話頭是“蜀犬吠日”,有一定道理,也因此養成了這里人們愛聚攏在室內活動的習慣,反正外面也不燦爛,在屋頭坐著還熱鬧一些。正如諺語說的“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過去城市內外,凡大街小巷,大、小茶館隨處可見,也是“錦城一絕”。不過這幾年城市改造的步伐太快了,日新月異,很多街邊邊上的茶館轉眼就不見了,心里挺遺憾的。還有說法是,“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現在茶館和麻將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風景線,有人統計每天有二十萬人泡在茶館和休閑場所里。
成都茶館的格局和氣氛與其他地方的茶館比較很有差別,說它是屬于“下里巴人”類型的吧,它也都設有雅間,可供各類人等消費。四川作家陳世松寫了一本書《天下四川人》有比較,他介紹北方茶館是高方桌長條凳提梁壺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川東一帶,喝老蔭茶,一根根的長木板凳,純屬喝水解渴歇口氣的,是“無茶無座”(成都人不認為老蔭茶是茶)。南方的茶館裝潢華麗,待客以自制的點心為主,是“有座無茶”。成都的茶館“有座、有茶、有趣”。我也有同感,這里的茶館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一個“俗”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你看,那桌子椅子都是幾千年人體工程學的光輝成果,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關節屈伸,但是又不像沙發或躺椅那么會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讓你舒適的呆上一整天也不疲倦。就是那竹椅本身,也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要想領略老茶館的味道你可以到公園的河邊邊上的茶鋪去。最好的地方是都江堰的南橋邊上,那里人多,風景好,河水、大樹、茶座、小吃一應俱全,隨時隨地熱鬧非常。
在成都的茶館里,人們的坐功可以自然的增長,所以“泡”字就成了茶館的靈魂。過去泡茶館的故事我就不說了。現在茶館里的內容和故事盡管沒有上個世紀那么豐富,也還是很有味道的。正所謂“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長”,小茶館大社會,這里匯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來北往之風。茶館的社會屬性十分復雜,到此的人群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自有雅俗共賞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談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磨時光,朋友們到此可以敘舊情,戀人們到此可以訴情懷,家人們到此可以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