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青瓷.以造型古樸挺健, 釉色翠青如玉著稱于世,是瓷器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被人們譽為“瓷器之花”。龍泉青瓷產于浙江西南部龍泉縣境內,這里林木蔥蘢,溪流縱橫,是我國歷史 上瓷器的重要產地之一。南宋時,龍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窯業中心。其優良產品不但成為當代珍品,也是當時皇朝對外交換的主要物品,特別是造瓷藝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哥窯”、“弟窯”,繼越窯有發 展,學官窯有創新,因而產品質量突飛猛進,無論釉色或造型都達到了極高造詣。因此,哥窯被列為五大名窯之一,弟窯亦被譽為名窯之巨擘。
哥窯瓷,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繹靜穆,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以粉青最為名貴。釉面顯現紋片,紋片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為“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白圾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這本來 是因釉原料收縮系數不同而產生的一種疵病,但人們喜愛它自然、美觀,反而成了別具風格的特殊美。 它的另一特點是器腳露胎,胎骨如鐵,口部釉隱現紫色,因而有“紫口鐵腳”之稱。
弟窯瓷,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為最佳。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青瓷藝人向來追求“釉色如玉”,弟窯產品可謂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尚無匹敵。器物的棱沿部分微露白痕,稱為“出筋”,底 部呈現朱紅,稱為“朱砂底”。有的不加任何裝飾,卻給人以清新活潑之感,有的卻作巧妙裝飾,如在瓶肩上飾一只虎、一條龍.或兩只遠眺的鳳鳥,神態逼真, 栩栩如生;有的將碗口沿做成荷葉狀,中間伏著一只龜,或洗內刻雙魚,別有風韻。
從宋代起,龍泉青瓷不僅是國內暢銷產品,也已成為重要出口商品,博得國內外群眾的廣泛喜愛。16 世紀晚期.龍泉青瓷傳入法國,它那青翠欲滴的釉色,令法國人驚嘆不已,不愿以俗名稱呼它,時逢名 劇《牧羊女》風靡巴黎,風趣的巴黎人認為,只有劇中主角——雪拉同的青袍,堪與龍泉青瓷媲美,于是他們把龍泉青瓷稱為“雪拉同”,至今法國人對龍泉青瓷仍用這一美稱。現在世界上所有著名博物館,都珍 藏有龍泉青瓷,僅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院就有1000多件,日本東京還設有專樓珍藏,只有高級外賓到來 或櫻花時節才開放.供人們觀賞。如果博物館舉辦陶瓷展覽而沒有龍泉青瓷,準會被認為不符合著名博物館的條件。
在當代,河南禹州的鈞瓷在建國恢復燒制后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發展最好的五大名窯。造型用途開始多元化,從單純的陳設品轉向與日用品相結合的藝術品。代表作有禹州市孔家鈞窯的鈞瓷美壺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