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紅茶發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紅茶制作技藝傳承至今有250多年的歷史。據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寧知府李拔編撰《福寧府志》載:“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見,至少清乾隆時期,白琳就以產茶而著稱,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員的關注而載入史冊。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記載種茶的史料,唐代陸羽《茶經》記載:“永嘉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考證,這里所稱白茶山即指福鼎為白茶產地,主要分布在白琳、點頭、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
在光緒年間就開始有了紅茶的加工,當年加工技術上有可能是從安徽或是武夷山傳來的(還需進一步證實),生產白琳功夫主要是在福鼎市的白琳鎮茶廠和相鄰的點頭鎮,當年的“翠郊古民居”的主人就是加工、出口“白琳功夫”發家的。那時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福安賽岐碼頭、福鼎的沙埕港碼頭、福州馬尾、廣州的13個口岸。其中廣州的13個口岸的商人11個是閩南人,因此出口時的“白琳功夫”紅茶的名稱就成了現在閩南語的“白琳”銷往埃及、蘇丹、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國及愛爾蘭、加拿大、智利、德國、荷蘭及東歐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