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是福建的三大工夫茶,而其中“白琳工夫”曾位列福建紅茶三大工夫茶之冠。觀其形,外形細長彎曲,色澤黃黑;聞其味,香氣鮮純有毫香;輕嘗之,內質湯色淺亮,清新甜和。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黃豪顯而聞名于世的“白琳工夫”。
據史料記載,“白琳工夫”興起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后,迄今約有150多年的歷史。在1851年,董天工的《武夷志》中,就載有“工夫”茶名,說明當時已有“工夫”茶名,制法起源于福建,比安徽祁門紅茶還早。當時,閩、廣茶商在福鼎經營工夫紅茶,以白琳為集散地,廣收白琳、翠郊、石番溪、黃崗、湖林及浙江的平陽、泰順等地的紅條茶,遠銷重洋,“白琳工夫”因之而聞名。
據《福鼎文史》中描述,“白琳工夫”產于福鼎市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太姥山地勢較高,群山疊巒,茶樹常種于崖林之間。茶樹根深葉茂,芽毫雪白晶瑩。
為了重溫“白琳工夫”那悠久的歷史,記者慕名來到了距離福鼎市區20公里的白琳翠郊,這里就是很多福鼎老茶人口中的“白琳工夫”興盛地之一。
可惜的是,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白琳乃至整個福鼎就已無廠家生產“白琳工夫”,因此如今的白琳,“白琳工夫”作坊乃至企業也鮮少找得著了,而只能從翠郊古民居的文化中以及年老者口中依稀感知“白琳工夫”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