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加工工藝:
萎凋
萎凋分為室內加溫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萎凋程度,要求鮮葉尖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梗折不斷,葉脈呈透明狀態即可。
揉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使用雙腳揉茶。50年代采用鐵木結構雙桷水力揉捻茶機。至60年代,揉捻這一工序又加以改進,采用了鐵制55型電動揉捻機,提高制茶效率。揉捻時要使茶汁外流,葉卷成條即可。
發酵
發酵,俗稱“發汗”,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指將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里,稍加壓緊后,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以增加發酵葉的溫度和濕度,促進酵素活動,縮短發酵時間,一般在5~6小時后,葉脈呈紅褐色,即可上焙烘干。發酵的目的,在于使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在酶的促進作用下發生氧化作用,使綠色的茶坯產生紅變。
發酵是形成紅茶色、香、味品質特征的關鍵性工序。一般是將揉捻葉放在發酵框或發酵車里,進入發酵室發酵。發酵要掌握滿足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聚合反應所需的適宜溫度、濕度和氧氣量。
烘焙
把發酵適度的茶葉均勻搜集放在水篩上,每篩大約攤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篩放置吊架上,下用純松柴(濕的較好)燃燒,故小種紅茶具有獨特的純松煙香味。剛上焙時,要求火溫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溫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動而造成發酵過度,葉底暗而不開展。烘焙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動以免影響到干度不均勻,造成外干內濕,一般在6小時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觸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達到,而后攤涼。
復焙
茶葉是一種易吸收水分的物質,在出售前必須進行復火,才能留其內質,含水量不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