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到餐館飯店用餐時,很多人都喝過商家提供的免費茶水。記者在長春市場調查了解到,飯店免費茶實為垃圾茶,平均泡一壺茶的成本還不到一分錢,經檢測其微生物細菌嚴重超標。
本山大叔說,別老提錢,沒錢還辦不成事了咋地?但中國的許多事情還是繞不開錢,提錢傷感情,不提錢就只好傷身體。餐飲行業的秘密不少,和其他一些行業一樣,有些秘密你知、我知,最后變成了人盡皆知。餐館里提供垃圾茶,不少人可能都喝過這樣的茶,水里漂浮的不明物體,說黑不黑,說綠不綠,個頭小一點的是茶末,個頭大一些的是茶梗,顏色雖然都是黃的,但是200℃的開水也不能把它泡出茶葉的樣子來。
茶在中國是"待客"之道,即使不是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也沒有用大腸桿菌、霉菌招呼客人的道理,大腸桿菌超標往往可引發嚴重的腹瀉和敗血癥,霉菌則是食物腐敗變質的一個主角之一。如此劣質的茶水能夠端上餐桌,一是飯店出于降低成本的需求,二是客人們還不夠"挑剔",一份免費的茶水,我們還能要求得更多嗎?
也許我們該要求企業講點道德,因為一個問題產品,幾個部門都無法履行正常的法律職責時,道德就是最后的底線。而讓企業有羞恥感,最好是有一個說真話的孩子告訴那個裸奔的皇帝,你真的沒有穿衣服。而擔任這個孩子的角色仍是有關部門,我們可以讓免費茶有QS標志、變成"三有"產品,也可以通過一次次運動式檢查讓它不那么"重金屬"、不那么"多病菌",但我們最終還需要一個嚴格的處罰措施,哪怕是給企業在信用上一次不良的記錄也好。這個問題不解決,要一杯"駭客茶"不如要一杯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