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獲復雜得多,深刻得多。在茶葉采摘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兩個基本的矛盾,即采茶與養樹之間的矛盾,芽葉的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只有在充分認識茶樹生育特性的基礎上,合理運用采摘技術,才能協調采與養、量與質之間的關系,實現茶葉的優質高產、延長經濟年限、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葉用作物,采收的芽葉即茶樹的新梢,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樹重要的營養器官。新梢上成熟的葉子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場所。茶樹新梢具有頂端生長優勢和在年生育周期中多次萌發生長的特性。茶樹新梢由頂芽和側芽萌發生育而成。頂芽和側芽所處位置和發育遲早的不同,在生育上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頂芽最先萌發,生長亦最快,占有優勢地位。但頂芽的旺盛生長,抑制了側芽的生長,使側芽萌動推遲,生長減慢,甚至呈潛伏狀態。所以在自然生長情況下,新梢每年只能重復生長2~3次,分枝少,樹冠稀。而人為的采摘,可解除其頂端優勢,促進側芽不斷萌發,使生長加快,新梢生長輪次增加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茶葉采摘不能過度,否則茶樹上葉子太少會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不利于有機物質的形成和積累,從而影響茶樹的生長發育。茶樹葉子是隨著新梢的生長而開展的。葉子的生育速度、展葉多少、成熟歷期、葉子壽命等生物學特性,與茶樹內部的生理機能和外界的環境條件緊密相關。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抗州地區測定,新梢生長快的,2~3天可展一片葉子,生長慢的,則需5~6天。葉子從初展到成熟的歷期,生長快的只需13~14天,生長慢的則需28~29天,平均為16~25天。新梢展葉多少,差異甚大,多的可達10片以上,少的只1~2片,一般能展葉4~6片。茶樹葉片壽命,以春梢上著生的最長,夏葉其次,秋葉最短。葉子的平均壽命一般不超過一年,約320天左右。老葉脫落常年都有,但多數在生長季節脫落,新葉生長最多之時,也是老葉脫落最多之際,4~5月是落葉高峰期。葉子是茶樹制造有機物質的“加工廠”,葉子的適度繁茂是衡量樹勢強弱和預測茶葉產量高低的標志和依據。所以在年生育周期內,必須有適量的新生葉子留養在茶樹上。樹冠上綠色面積的多少,主要是茶葉采摘留葉的數量和留葉時期所決定的。因此,茶葉采摘便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農業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