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茶區是目前我國最北茶區,屬于茶樹生態適宜性區劃次適宜區。包括甘南、陜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部分地區。本區處于北亞熱帶北緣,與其他各區比較,氣溫低,積溫少,茶樹生產期短,同時由于易受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茶樹經常受凍減產,土壤條件也不太理想,要發展茶葉生產需采取一定的改造措施。
本茶茶樹品種多為灌木型中小葉群體種,如紫陽種、信陽種、歙縣群體種等,抗寒性較強。全區均生產綠茶,有炒青、烘青、曬青等。名茶有六安爪片、信陽毛尖、紫陽毛尖等,香氣鮮爽,滋味醇厚。
此外,在山東半島東部和東南部,江蘇省東北部,雖然最北已達北緯37℃左右,但由于氣候受到海洋調節,在小區域氣候條件較好的地方,也種植了一部分茶樹。該地區屬曖溫帶季風氣候,由于夏秋高溫多雨,夏秋茶比重大,所產的綠茶,具有南方高山茶的風格。
由于本區冬、春氣溫較代,因而茶樹休眠期較長。茶芽一般在3月中旬以后開始萌發,4月上、中旬采茶,生長期180-210天,入冬以后,北向、東北向、西北向的茶園易受寒流的襲擊,特別是高山、迎風茶園凍害更為嚴重。為提高本區栽培效果,必須在栽培技術上采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茶園四周營造防風林帶,加強園地水土保持,增施有機肥料,選用抗寒品種等尤為重要。同時鑒于該區雨量稀少和土壤PH值偏高等原因,在建國時必須選擇背風向陽酸性和土層深厚的地段發展新茶園,并注意灌溉等條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