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不是傳統的采茶季節,可記者近日來到金壇市茅山東麓的鑫品茶園,卻不時聽到隆隆機聲,一臺采茶機正在茶園作業。
“這臺大型自走式采茶機是年前花30多萬元從日本買的,在江蘇是第一臺!”鑫品董事長尹福生介紹說。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到5分鐘,采茶機便完成了一行約30米長的采茶作業,一個來回采摘的鮮葉基本裝滿集葉袋。而像這樣的大型自走式采茶機,日采鮮葉量可達5000公斤,相當于100個熟練采茶工的日采鮮葉量之和。
金壇市農林局副局長鄧九勝介紹說,目前茶葉企業走的基本上都是精品路線,一年只采一季春茶,茶葉資源利用率不到20%,采摘成本大約占到茶葉總產值的40%,畝凈效益也就2000多元。而鑫品茶業標準化茶園采用春、夏、秋三次機械化采摘,茶葉資源利用率達90%以上,采摘成本卻不到茶葉總產值的10%。采摘的鮮葉通過全自動化加工流水線,制成抹茶、超微綠茶粉等茶葉衍生產品和低咖啡因綠茶等茶葉深加工產品,畝均凈效益達1.6萬元,絕大部分產品出口,產品附加值高。
省園藝技術推廣站站長周軍告訴記者,茶葉機械化采摘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我省很多茶場以采摘和制作高檔明前茶為主,一年只采一次,采茶工越來越難找,茶葉價格越來越高,消費者望茶興嘆。
專家指出,日本茶葉行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他們從1970年代起推廣機采茶,并開發出各種各樣的采茶機械,有適合平原的,有適合山地的,還有遙控采茶機械,目前機采茶比重提高到90%。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