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時節,地處壽寧西南部的鳳陽鄉茶業又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總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投入資金600多萬元的瑞雪茶業有限公司現代化標準廠房建設已全面竣工,標志著該鄉茶產業進入了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時期。與此同時,全鄉各地進一步調整茶葉品種結構、建立生態標準茶園、打造品牌提升效益,掀起了茶葉大開發熱潮。
鳳陽鄉是壽寧典型的“茶葉之鄉”,現有標準茶園14000多畝,茶葉初制廠30家、精制廠4家、烏龍茶加工廠1家,茶葉收入成為當地農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近年來,鳳陽鄉把茶改“一號工程”作為惠民工程擺到重中之重位置加以貫徹落實,積極引進外商與在外創業的企業家回鄉創辦茶葉生態基地和加工企業,先后在北山村種植“臺灣軟枝烏龍”;在東嶺后村種植金觀音、金牡丹;在基德村種植鐵觀音、白芽奇蘭等新品種茶葉。在4年時間里,種植新品種茶葉4000畝,改造低產茶園2300畝,初步形成了以綠茶、紅茶、烏龍茶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2009年,在上海創業,并擔任上海搏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鳳陽鄉大石村青年劉經雄返回故里,著手創建千畝鐵觀音基地,隨后成立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壽寧縣瑞雪茶業有限公司。3年來,他已投入1600多萬元,在大石、福后建立2個生態茶園基地,建立現代化標準廠房,其烏龍茶生產線在明年開春可投入生產。去年,鳳陽鄉在第二屆海峽兩岸電機電器博覽會上引進的福建瑞隆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投資1650萬美元,茶園規劃建設面積2000畝,已開辟種植面積500多畝,并完成茶園的道路建設。今年,該公司獲寧德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稱號。“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有效帶動群眾增收。
全面提升茶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了茶葉經濟快速發展,這是目前鳳陽鄉茶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東嶺后村民李桂煌、簡開英承包了一個面積約150畝的龍井茶場,全部種植鐵觀音、金牡丹等新品種茶葉。經過3年來的努力,共投入150萬元,建成了標準化生態茶園與茶葉加工廠房,去年成立正陽春茶業有限公司,聘請安溪烏龍茶制作專家前來技術指導。然而,“養在深閨無人識”,公司生產的烏龍茶卻賣不出好價格,銷路遇到困難。擔心是技術出了問題,李桂煌還把制作的烏龍茶送給茶界泰斗張天福品鑒。張天福給予充分肯定,說質量不成問題。
鳳陽鄉分管茶業的領導認為,該鄉多數茶企業規模較小,缺乏精深加工技術,企業抗風險能力差。而且,因沒有品牌效益,質量標準不統一,各廠家之間各自為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葉市場銷售。
如何提升茶葉品質、培育龍頭企業,并在品牌上整合聚力,進一步開拓市場,將是今后要努力的目標。鳳陽鄉將充分利用生態優勢,打生態牌,走綠色路,以精深加工為核心技術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