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 《茶經(jīng)》引用了南北朝時一部神話小說《陵耆老傳》中一個故事,說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這可能是設(shè)茶攤、賣茶水的最早方式,也是茶館的芻形。
唐代是茶文化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茶館在這時期得到了確立。唐代封演的《村氏聞見記》曾記載:“開元中(公元713~741年)……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館,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可見賣茶、飲茶十分盛行。國家富強,政治安定,經(jīng)濟、文化昌盛,城市繁榮,為當時造就了一個群體——市民階層。這一階層主要由城鎮(zhèn)商人、工匠、挑夫、販夫等組成。他們流動范圍較大,見識較廣,重人間友情,生活在城市里彼此比鄰而居,街市相見。茶館為他們交流、溝通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環(huán)境。當時茶館名稱繁多,茶肆、茶坊、茶樓、茶園、茶室……等,而且都與旅舍、飯館結(jié)合在一起,尚未完全形成獨立經(jīng)營。
這時銀社會飲茶之風頗為流行。這一與佛教興盛有關(guān)。隋唐之際,由于朝廷的提倡,佛教得到迅速發(fā)展,古剎寺院遍布全國各地,憎徒“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飲茶,人自懷狹,到處煮伙,以此轉(zhuǎn)相仿效,逐成風俗”。二與唐代科舉制度有關(guān)。唐實行非科舉出身者不能為相,因此每年有大批第子應考,考生和監(jiān)考翰林官們不勝疲憊,于是朝廷特命將茶果送到考場。朝廷這一舉措起了倡導作用,飲茶之風在土人群中很快流行。三與唐代詩風大興有關(guān)。因?qū)⒆髟娏腥丝婆e考試科目,于是品茶吟詩成風。飲茶在文人學士中很快蔓延。此外,中唐以后朝廷實施禁酒措施,也加速推廣社會飲茶風尚。飲較之風很快波及到尋常百姓家,去茶館飲茶習以為常,并成為人們休息消遣的一種方式。這是茶館形成的社會基礎(chǔ),但當時茶館主要經(jīng)營業(yè)務是賣茶、飲茶,那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尚未在茶館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