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還要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蘇!边@是近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在《詠西湖》中的一句詩。的確,在文人的筆下,描繪出了許多名山勝景,讓后人慨嘆。中國茶,歷來與文化密不可分,文人雅士爭相呤頌,蔚成厚重“茶文化”大觀。自唐以來,描寫茶章的作者達千人以上,所作詩、詞、賦難以統計。在文人的熱捧下,“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茶,名揚四海。而黑茶,也能在茶詩茶賦的浩海中,找到詠唱它的佳作。清代兩江總督陶澍,嘉慶二十年在北京舉行消暑集會,除以安化黑茶招待客人外,還作長詩《詠安化茶》一首,使安化黑茶名動京畿。但是,對于有著悠久歷史、品質優越、龍行天下的黑茶而言,這樣的“勢”顯然還遠遠不夠。應挖掘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黑茶,在民間就傳流著許多山歌、民歌、只要稍加整理,就可成為文藝精品,如“十二月采茶歌”,制“千兩茶”的“踩茶號子”等。它們的語言生動質樸、自然風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茶鄉風味。特別是“踩茶號子”,在壓制“千兩茶”時幾個大漢如吼般同聲吶喊,粗獷而不失韻調,自然而不失節律,頗有原生態民歌之風。
“壓起來呀/把杠抬呀/重些壓呀/慢些滾呀/大杠壓得好呀/腳板穩住勁呀/小杠絞得勻呀/粗茶壓成粉呀/細茶壓成餅呀/香茶銷得遠呀/好茶治百病呀/黃腫包吃了能消腫呀/要止瀉病喊得應呀/又止渴來又提神呀/無名腫毒冒得生呀/喝它幾碗賽雷公呀/噢哩喂哎喂哩伙呀/壓了一輪又一輪呀!
這支“踩茶號子”,喊時韻腔很足,如果配上音樂,絕不會遜色于“九月九的灑”、“好漢歌”、“走西口”等曲調。這應該是我們文藝家們最好的創作素材。因此,應盡快組織專家、學者全面系統地搞好黑茶文化的挖掘、整理、提升工作,利用影視、歌曲、節會等形式,大力弘揚黑茶產業茶文化,得升黑茶產業經濟濟價值的擴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