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政和功夫,即便是經常喝紅茶的人,了解的恐怕也沒幾個,更不用說一般的人了。因為近年的國內紅茶消費市場上,英國“立頓紅茶”名聲最大,其次則是鄧小平稱贊過的安徽“祁門紅茶”,再其次就是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至于政和功夫。然而,若干年前,政和功夫的名聲可是遠遠超過“立頓”。政和功夫是“閩紅”三大功夫之一,基本制法源于武夷“正山小種”而又有所改進,原料產地環境與茶樹品種也與正山小種有所不同,因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根據有關史料,政和功夫全盛時期,每年福州茶市上,凡是標有“遂應場仙巖工夫”者,便優先開盤,售價倍高。遂應場今為政和錦屏鄉,位于政和東部高山區,山多紅巖,林木繁茂,溪流清徹,生態環境極佳。許多茶商在此設號辦廠,多時達二十多家。其中以“萬先青”與“遂應場仙巖功夫”最負盛名。其后一度衰落,到十九世紀末(清光緒年間),因政和發現大白茶茶樹品種并以“壓條法”繁育成功,本地茶商葉之翔大膽采用大白茶鮮葉為原料制作紅茶,品質優于一般紅茶,于是正式命名“政和功夫”,名聲重新大振。根據有關統計資料,到1940年時,政和全縣茶葉產量達15673擔,登記的外銷茶號47家,僅次于安溪,居當時登記的二十個縣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