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茶的炒制分:系摘、殺青、揉捻、做坯、拷扁、煇鍋五道工序。
系摘:對鮮葉要求不十分嚴格,一般以一芽二三葉為主要組成。
殺青:是用口小腹大,略成荷包形的斗鍋灶。炒制時先將鍋燒至微紅,約160~180℃,用茶油蘸抹鍋壁,將1~1.5千克鮮葉倒入鍋中,即用雙手迅速翻拌炒10~12分鐘,葉子柔軟即可起鍋。
揉捻:多用手揉,現在也有用小型機揉的,揉捻時間較短,壓力宜輕,初步形成勻直的條形即可。細嫩的高級大方,一般不經揉捻;低級大方要經揉捻,才能制成細扁條,但要求程度不高,較老的鮮葉殺青后,抖散水蒸氣,在葉尚熱軟時,即行揉10~15分鐘,葉卷成條,茶汁流出,即解塊松散。
做坯:先用棕帚蘸茶油在鍋里一抹,取500~750克揉葉或殺青葉倒入120~150℃的鍋里,先翻抖炒2~3分鐘,使水蒸氣、青氣抖散,炒至茶葉不粘手時,鍋溫降至110℃左右,用烤拍手法做坯,或手伸直,手掌按住鍋底茶葉緊貼鍋壁用力向上搭起,再把茶葉在鍋壁加壓搭轉,使茶葉成扁形,約須7~9分鐘,茶坯已達半干時,降溫至80~90℃,再在鍋壁上抹一次油,使鍋面光滑,再用磨動作,手撥捺茶坯沿鍋壁左右轉拷蕩搭起。這樣拷拍15~20分鐘,使茶葉平直磨光,炒至七八成干,就起鍋攤晾。
拷扁:鍋溫90-1000C,每鍋投葉約1公斤。先在鍋壁上涂油,葉子下鍋后,伸直手掌帶動茶坯在鍋壁上下扳拷搭炒,并用手掌在鍋壁上拍打茶坯,結合理順茶條。當茶坯緊直平扁定型(似韭菜邊),即可出鍋,攤放后煇鍋。
煇鍋:煇鍋溫度60-700C,方法與拷扁基本相同,但動作宜輕,手掌隨茶拷蕩,促進表面光滑,防止斷碎。當茶葉含水量減少到5%左右時,出鍋冷卻,裝罐密封貯藏。
采摘:“頂谷大方”在谷雨前采摘,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以一芽二、三葉為主。鮮葉加工前要進行選剔和攤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