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南昌開始出現一些帶有文化色彩、由相關部門協辦的“茶藝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具有現代氣息的茶館,如雨后春筍般散布于豫章城的大街小巷,南昌的新派茶館文化也隨之形成。
如今,走在南昌城的街頭弄里,林林總總的茶館時不時地映入眼簾。“茶鋪”二字,雖然還能在南昌方言中覓得其蹤,但是,茶館門口各色流光溢彩的霓虹燈上,卻多見得“茶館”、“茶藝館”、“茶道館”、“茶坊”、“茶室”、“茶吧”之類的詞匯。也有略帶詩氣,如“聽雨軒”、“悠竹軒”等。這些風格迥異的名稱,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各個茶館經營內容的取向。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茶樓主要可以分為四類:一為茶藝館,茶桌、茶具都十分考究,大廳內常以古箏一類的清音為背景音樂,每天定期舉行茶藝表演和其他與茶文化有關的事宜,其價位相對較高,主要消費群體為社會中高層人士,主要消費內容為飲茶、欣賞茶藝表演、洽談業務、聊天等;二為西化茶樓,此類茶樓格調盡顯歐陸古典風情,室內裝潢高檔華麗,室內背景音樂以薩克斯曲之類的輕音樂為主,茶樓不僅提供各種品質的茶水,也有咖啡、牛奶、紅酒、糕點等多種食物;三為一般茶樓,格調多以中式為主,西式為輔,背景音樂以輕音樂為主,主要經營茶水,高中低檔茶以及功夫茶具,一應俱全,消費人群主要為中青年,茶樓內環境較差,打牌者眾多;四為綜合型茶樓,不僅喝茶,還提供餐飲、棋牌、KTV等綜合服務,形成“吃喝玩樂一條龍”。
目前,南昌出現了一些會員制茶樓,裝修古典,有評彈說書也有字畫欣賞出售,但消費不低,它們正在逐步復古南昌茶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