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四川茶館除了休閑之外,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在舊社會,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業、各類社團在此了解行情、洽談生意、看貨交易;黑社會買賣槍支、鴉片也常在茶館進行;袍哥組織的“碼頭”也常設在茶館里。這些茶館大多還兼營飯館、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館又成為爭聘教師“六臘之戰”的戰場。可以說,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茶館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舊社會的茶館還兼有調解社會糾紛的職能。親朋鄰里之間若出現了糾紛,雙方約定到某茶館“評理”。凡上茶館調解糾紛者,由雙方當事人出面,請當地頭面人物調解,雙方參加辯論的對手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之后,由調解人仲裁。
茶館的另一重要職能是作為社會文化娛樂場所。晚上茶館設有川劇“玩友”坐唱,俗稱“打圍鼓”。另外,有些茶館設有四川揚琴、評書、清音、金錢板等演出活動。
四川茶館除了賣茶,還賣糖果、香煙、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館還增加了打牌、下棋、讀書看報、賞花賽鳥,以至于唱卡拉OK、看錄像節目等,內容愈來愈時髦、新穎,但它作為民間傳統社交活動場地的功能始終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