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民諺云:“一去二三里,茶園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品茶。”道出了舊進長沙茶館業的興旺景象。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到湖南商務總會注冊的大小茶館達200余家,著名者有八角亭的大華齋、育嬰街的新華樓、南正街的九如春、老照壁的徐松泉、道門口的德園、西牌樓的洞庭春、游擊坪的半江樓等。到民國初年,長沙茶館更盛。湖南省督軍譚誕闿還專為天然臺茶館寫有對聯:“客來能解相如渴,火候閑評坡老詩。”長沙人愛喝早茶,天剛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門,8時左右進入高潮。店堂里茶客滿座,談笑風生,煙霧彌漫,聲音嘈雜。但茶客門卻怡然自得,安然若泰。長沙茶館的擺設為清一色的方桌板凳。飲茶數杯后,即上包點,以作早餐。所用茶葉十分講究,系由茶館自己配制,其中既有毛尖,又有炒青,再加香片,還用茉莉,白蘭等香花窖壓。茶經開水一沖,異香撲鼻,味濃而不澀,飲之令人心曠神怡。
茶館也是時代的縮影。舊時的茶館不僅僅是休閑場所,有時也是買賣場的交易所,或是調解民間糾紛的集約地,還可是三教九流的聚所和高官顯貴設“鴻門宴”之地。解放后,長沙茶館仍不減其盛,但常坐茶館都以退休老人和閑居人士為多。長沙人坐茶館,不僅有香茶的誘惑,美點的享受,更為其樂融融的是聊天和聽書。茶客們走出各自的小家庭,匯入大堂,天南地北、市井奇聞,無所不談,真可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