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人邵維羨(1855—1931),字歆立,號秋溪,清授國學生。白琳棠園莘洋村人,博陵郡邵氏大利第三子,以制作、經(jīng)營茶業(yè)起家,家富殷實,今莘洋老坪店保留有邵維羨發(fā)跡后建四合院古民居,占地面積350平方米。時擁有田租千二擔,茶業(yè)做到福州等地。古民居設門樓,門坊題“仰紹東陵”。民國甲寅年(1914)春,邵維羨六十壽,福建民政長汪聲玲贈匾“明經(jīng)耆宿”,民國甲子年(1924)七十壽,子壻丁文仕、袁宗宋祝額“佩緩春綿”,二匾今存。1907年前后,邵維羨在白琳開茶莊,見點頭柏柳村茶人梅伯珍的《筱溪陳情書》一文所述:“適邵君維羨開莊采茶,乏人助理,邀余合伙,幸自合股,五六年以來,生意頗見順利。遞年往省售茶結(jié)帳,盡歸余負責。”
19世紀50年代,閩廣茶商在福鼎經(jīng)營工夫紅茶,以白琳為集散地,設號收購,遠銷重洋,“白琳工夫”因此而聞名。20世紀初,福鼎市點頭鎮(zhèn)竹欄頭陳氏得用福鼎大白茶代替了原有的小茶種,使其質(zhì)量有了顯著提高;此后福鼎「合茂智」茶號,充分發(fā)揮福鼎大白茶的特點,精選細嫩芽葉,制成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jié)纖秀,含有大量的橙黃白毫,具有鮮爽愉快的毫香,湯色、葉底艷麗紅亮,因此又名“桔紅”,意為桔子般紅艷的工夫,風格獨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尤其是特級白琳工夫以其得天獨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氣,濃醇雋永的滋味,被中外茶師譽為“秀麗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