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葉采摘選擇晴天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品種以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佳,鮮葉要求芽葉肥壯、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無異雜、無損傷,嚴格實行分批、分品種、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度。
萎凋
以室內自然萎凋較佳,有利于提高萎凋質量,但限制條件較多,目前大多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室保持通風良好。槽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0℃~35℃,具體溫度和風量的掌握依據鮮葉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則“先高后低”。攤葉厚度一般為10-15cm,每隔20-30分鐘翻葉一次,以獲得茶葉萎凋均勻一致。一般萎凋時間為4-5小時,萎凋葉葉質柔軟手捏成團。松手不易彈散,嫩梗折之不斷,葉面失去光澤,色暗綠,青草氣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達30%~40%,則萎凋適率。
揉捻
采用揉捻機,揉捻室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溫度宜低,溫度宜稍高。采用輕壓長揉的方法,時間掌握在60分鐘左右,是茶葉的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到80%以上,茶葉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條形緊結,初步形成其成品特征。
解塊
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團,降低葉溫,使葉內某些有效成分不致因受熱劇變,干燥后可減少團塊。但使用解塊機會影響到高檔茶的條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紅茶實際制作中以手工解塊效果為佳。
發酵
發酵是工夫紅茶加工的獨特階段,它使茶葉中多酚酶物質充分氧化,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品質特征。紅茶的發酵實際上從揉捻時就開始,因此揉捻時室溫宜低。發酵溫度控制在22℃~24℃,空氣溫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氣流通,使氧化供給充足,發酵充分均勻,整個發酵過程一般維持2-3小時,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出現桂花香、果香,葉色搭補呈鮮明的銅紅色為適度。
干燥
目的是制止繼續發酵,蒸發水分,達到毛茶品要求。采用焙籠烘焙干機干燥,掌握“高溫出烘,低溫復火”的原則。初烘溫度掌握在90℃~100℃,時間為15~20分鐘,攤葉厚底2~3cm,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間攤涼1~2小時。復火溫度掌握在50℃~60℃為宜,時間為20~30分鐘,攤葉厚度3~4cm,每10分鐘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精制
毛茶通過抖篩、平圓篩、手揀等精制工序,分精茶條粗細、長短,去除影響成品茶凈度和色澤的雜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條索緊細、外形勻美觀、凈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功夫”紅茶外形特征。
緊壓成型
干燥的散茶,經高溫蒸軟后,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顆粒型、柱茶型,各種工藝造型及散茶類等。大小、輕重規格隨客戶需要而成型。